新能源汽车技术窃密”第一大案:跨国阴谋,产业浩劫

保养维修作者:wang1232024-07-10更新:

6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公开宣布,备受关注的“新能源汽车技术秘密第一大案”终于落下帷幕,创下历史新高赔偿金额,并开创了停止侵权行为的新方式。这场国内两家知名车企之间,因大批员工跳槽引发的技术秘密侵权案,最终以被告赔偿巨额罚款告终。

新能源汽车技术窃密”第一大案:跨国阴谋,产业浩劫

据悉,该案原告索赔金额高达21亿元。最高人民法院二审判决,侵权方需支付经济损失和维权合理开支共计约6.4亿余元,创下我国知识产权侵权诉讼判赔数额的最高纪录。这一判决彰显了最高人民法院在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方面的决心,也是对尊重原创精神的有力支持。

新能源汽车技术窃密”第一大案:跨国阴谋,产业浩劫

更重要的是,此次判决在如何停止侵害技术秘密的具体方式、内容和范围,以及拒不执行停止侵害等非金钱给付义务的迟延履行金及其计算标准等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为今后的类似案件提供了重要参考。

据相关法律文书显示,2016年,吉利旗下成都高原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近40名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相继离职,并加入了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其中,有30人在离职后立即入职了威马汽车。2018年,吉利控股集团发现部分离职员工的名字出现在威马汽车的实用新型专利中,且威马在缺乏技术积累和合法技术来源的情况下,短时间内推出了EX系列电动车,这引起了吉利方面的高度关注,怀疑威马汽车涉嫌侵犯其技术秘密。

吉利随后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威马方面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其经济损失和维权合理开支共计21亿元。最终,最高人民法院经过审理认定,这是一起有组织、有预谋地,以不正当手段大规模窃取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和技术资源,从而引发的侵犯技术秘密案件,判决威马汽车向吉利汽车赔偿经济损失和维权合理开支合计约6.4亿余元,为这场备受关注的案件画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