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窃密!中国车企技术遭觊觎?

新车上市作者:wang1232024-07-10更新:

针对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及电池制造企业的反补贴调查,中国商务部明确指出该调查过度索取敏感信息,直指欧盟可能以调查为名窥探中国车企核心技术内幕。这一指控不仅揭示了国际贸易中技术保护与竞争的新形式,也对全球贸易规则的公平性和透明度敲响了警钟。

欧盟窃密!中国车企技术遭觊觎?

6月20日,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透露,多家中国企业反映,欧盟委员会在调查过程中索取的信息超出了反补贴调查的合理范围,涉及生产流程、技术工艺、产品配方、成本结构、市场策略和客户资源等高度敏感内容。企业担忧,满足此类要求将直接威胁其技术秘密和商业战略的安全,损害其全球市场竞争优势。

欧盟窃密!中国车企技术遭觊觎?

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发表声明,拟从7月4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其中比亚迪、吉利汽车和上汽集团分别被加征17.4%、20%和38.1%的关税。“欧盟此次反补贴调查初裁是一种具有意向性的惩罚,核心目的是遏制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的销售,以保护欧洲本土企业。”6月13日,上汽集团董秘陈逊接受采访时表示。

陈逊指出,欧盟对上汽集团加征最高38.1%关税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上汽集团是欧洲市场出口量最大的中国车企,欧盟征税比例与车企销量成反比;二是上汽集团不配合或拒绝调查的说法纯属捏造。陈逊强调,上汽集团积极配合欧盟现场调查,提供了与反补贴调查相关的所有材料。

但陈逊也指出,欧盟的调查范围已严重超出反补贴调查相关范围,甚至要求上汽提供自主品牌电动车的核心技术和并未向欧洲出口的合资企业信息。“我们没有提供超出调查范围的信息,特别是自主核心技术、三电核心技术、重要技术图纸和参数。这是保护上汽集团商业秘密和合法权益的必要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欧盟委员会的这一做法不仅在中国企业中引起反响,在6月18日的中欧新能源汽车企业闭门会议上,与会的欧洲企业也表达了对加征关税措施的反对。这表明,尽管竞争激烈,但中欧企业在维护自由公平的贸易环境、保护创新成果、促进技术交流与合作方面有着共同利益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