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风辩势∣EAI:风起具身智能 国产全面开花

新车上市作者:wang1232025-01-05更新:

EAI:风起具身智能

国产全面开花

●●●  缘 起  ●●●

2024年11月15日,华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简称“华为具身智能中心”)宣布正式运营,致力于推动具身智能技术的国际前沿发展。会上,华为具身智能中心与16家企业签署合作备忘录,将建设具身智能基础实验室,打造具身智能产品技术交易平台,并在相关应用场景中进行应用。

背景逻辑

EAI具身智能的概念渊源

具身智能(Embodied AI,简称EAI)是将AI技术融入机器人等物理实体,赋予感知、学习以及跟环境动态交互的能力。简而言之,具身智能机器人需要听懂人类语言,之后分解任务、规划子任务,并在移动中识别物体,与环境交互,最终完成相应任务。对于EAI这一概念的深切理解可能要追溯到1950年,艾伦·图灵提出,通过“具身图灵测试”验证智能体是否能处理物理世界的复杂性。1991年,MIT人工智能实验室教授Rodney Brooks发表的研究论文《没有表征的智能》提出了一种对智能的根本性思考,反对传统观点认为智能必须基于复杂算法或内部数据模型,他认为智能行为可以直接从自主机器与其环境的简单物理交互中产生,而不依赖于预先设定的复杂算法,即引入“行为主义智能”(Behavior-based AI)的概念。Brooks的工作推动了以“底层智能”为基础的研究,特别是他开发的移动机器人“Genghis”,展示机器人能够在没有复杂控制系统的情况下在复杂环境中导航。1999年,罗尔夫·普费弗和克里斯蒂安·谢尔合著的《理解智能》则在此基础上提出全新的智能理解方式,认为智能是行为主体的整个身体结构和功能的综合体现。这一理论后来被称为“身体化智能”或“身体化认知”,从而加速推进了“具身智能”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具身智能技术应用

和国外代表性发展

具身智能的应用产品可以多种多样,覆盖广阔市场。诸如:固定式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实验室自动化、教育和工业制造;轮式机器人在物流、仓储和安全检查中表现优异;履带式机器人适用于农业、建筑等复杂地形;四足机器人广泛用于复杂地形探索、救援任务;人形机器人在服务业、医疗保健和协作环境中日益普及,应用于智能交互、精密制造和医疗手术等领域。国外最有代表性的具身模型是RT-2和RT-H,美国等在机器人工业应用和商业化方面进展较成熟。特斯拉、Figure AI机器人在2024年进入工厂,负责分拣电池和简单抓取等任务。SanctuaryAI在2024年商业运营,重点在智慧城市和建筑领域的智能服务。Agility Robotics与亚马逊的合作在2023年展开,推进物流和自动化领域的实际应用。同时,Agility建造全球首家人形机器人自主生产工厂RoboFab,旨在扩大其人形物流仓储机器人Digit的生产规模,目标年产一万台。英伟达2024年也成立具身智能实验室(GEAR),由英伟达高级研究科学家范麟熙和朱玉可带领,研究目标是构建具有通用能力的AI,可以在许多虚拟和现实的场景中学习如何熟练行动。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9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团队研究并证明了空间感知在三维多模态推理中的重要性,并结合大视觉语言模型提出了强化空间智能的新方法。其在多模态具身智能领域的突破,为未来具身智能的自然交互和环境适应性开辟了新路径。

国内具身智能领域

在政策支持下稳步前行

近两年,国内对于具身智能的相关政策陆续落地。例如,《上海市智能机器人标杆企业与应用场景推荐目录》《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 年)》等政策重点推动智能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业的发展,到2025年实现行业标杆企业和应用场景的建立。《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北京市促进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注重机器人产业的创新发展,特别是对高端机器人产品和国际化布局的支持。国内的机器人企业在安防、教育和娱乐等领域已有布局,同时在汽车等工业制造领域也稳步推进。优必选的Walker S在2024年量产,与蔚来、东风和一汽等公司合作,主要用于门锁质检、车灯盖板检测、安全带检测、零件安装和转运等领域。小米机器人将应用于小米汽车的生产制造过程。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1月华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正式运营,致力于推动具身智能技术的国际前沿发展。华为已具备芯片研发、通信技术、操作系统和云计算等领域全栈能力,入局具身智能后将提供智能化的技术底座,赋能合作伙伴智造各类机器人。例如,2024年6月搭载盘古大模型5.0版本的具身智能载体“夸父MY”人形机器人已经在物流、制造(蔚来)等工业场景和炒菜、扫地等家庭场景中展开了测试验证。截至2024年11月,具身智能领域的国内投融资总量超过50件,总额超过80亿元人民币。中国目前约有70家人形机器人本体厂商,已经占到全球总数一半。未来国内企业有望在全球具身智能领域斩获更多成果。

催化引擎

  1. AGI技术发展超预期;

  2. 具身智能下游应用超预期;

  3. 市场销量超预期等。

风险提示

  1. 竞争加剧恶化;

  2. AGI技术发展不及预期;

  3. 具身智能下游应用不及预期;

  4. 市场销量不及预期等风险。

免责声明:本栏目刊载的信息仅为行业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该以该等信息取代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本栏目力求信息准确可靠,但对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不作保证,亦不对因使用该等信息而引发或可能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转自:国金证券第5小时)